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 吴新菊 高鸿:精准挖掘时代价值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吴新菊 高鸿:精准挖掘时代价值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2-1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和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挖掘中医药学时代价值,持续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创新中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文明的高度肯定了中医药学的价值和地位,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从文明传承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通过这把“钥匙”可以更好、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用“瑰宝”“钥匙”生动而形象地阐释了中医药学和中华文明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中医药学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深厚文化底蕴。中医药学孕育于中华文明,充分汲取了中华文明中的精粹思想,并在长期防病治病实践过程中将这些思想精髓转化为更加具体、实用的医学理论与技术方药,并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优势和特色。中医药学历经数千年实践的反复锤炼、不断升华,成为了维护和促进人民生命健康的不竭动力,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这一医学科学在中国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事实中有力证明了其自身的科学性,并在长期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凝练出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医学知识体系。一方面,中医药学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中医药学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精华,实现了医学与哲学相统一、生命科学和人文思想相融合。比如,提出“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以整体观看待人的健康问题;引入阴阳五行学说,强调思维,主张以阴阳五行八纲论治来处理人的健康问题;突出“治未病”,强调疾病“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倡导“大医精诚”,强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人文精神,主张以医德医术作为“大医”的衡量标准等。

另一方面,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比如,注重“平”与“和”,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健康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倡导“仁者寿”的养德养生观念等。

中医药学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医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学是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医药学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我国人民长期防病治病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医学与人文相融的系统整体的医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其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医药学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以人为本、悬壶济世”,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丰富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凸显了日渐鲜明的中医药特色。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传播和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并反过来以更深厚的文化滋养助力中医药学进一步发展。从中西文明对话上看,中医药学已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中医药学是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不竭动力

从古至今,中医药学始终是维护和促进中华民族生命健康的重要力量。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党和国家所倡导的健康理念逐渐从过去“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对生命健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健康不仅仅是“治病”,更重要的是“治未病”。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多的是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形成健康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因此,在健康中国建设中,中医药学“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尤为重要且不可或缺,因为它高度契合了党和国家所倡导的健康新理念,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同时,中医药学的动态生命观、健康养生理念、个体化诊疗模式、综合辨证施治以及多样化诊疗手段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疗效确切、作用独特。这在已有的实践中得到充分证实。由此可见,中医药学作为与现代医学不同的医疗模式,同样也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必要手段。我们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通过优势互补获得整合效应,最大程度地维护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在健康中国建设中进一步凸显中医药的力量。

中医药学充分彰显治国理政智慧

自古以来,医道通于治道。中医药学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诊疗理论,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治国理政理念和政治智慧。中医药学主张“医乃仁术”“医乃仁心”,与仁政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主张“天地之中,惟人最灵”,强调要以人为本;主张上工治未病,强调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主张“病有标本者,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标本兼治,强调要抓住根本解决问题;主张“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的顺而人和,强调要尊重民心民意,不能独断专行;主张“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强调要追根溯源、综合施治等。我们必须深入挖掘中医药学蕴含的治国理政资源,进一步彰显中医药“资政兴邦”的经世价值,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启示和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有着深刻且独到的理解,巧妙运用中医药所特有的哲学思维和理论智慧来深刻阐释治国理政的思想观点。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也要辨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强调“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指出“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等。同时借用“猛药去疴”“刮骨疗毒”来表明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借用“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来强调人的思想和作风一旦有了毛病就必须抓紧治,否则就可能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借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来阐释信息顺畅流动如同经络通达一样重要,一旦信息“栓塞”、流动受阻,就会形成“孤岛”,“痛”也会随之而来等,有力彰显了我国传统“上医医国”的理政智慧。

(来源:2022-11-02 中国中医药报3版 )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联系电话:029_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