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草园地 > 中药研究 > 洪文旭:皂荚与皂刺的作用

洪文旭:皂荚与皂刺的作用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11-01

                    

皂角树生长于村边,路旁、沟旁、住宅附近。分布陕西、河北、山西、河南、山东、东北地区及江苏、浙扛、湖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为最常见的乔木,高达15米;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厘米,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山皂荚高可达25米;刺略扁,长5-10厘米,常有分枝;幼枝淡紫色,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小叶8-12对,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全缘或有疏圆齿,上面有光泽,中助上有短柔毛,下面无毛;长枝上为二回偶数现状复叶,有3-6对羽片;小叶5-10对,狭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轴有短柔毛。细长总状花序;花有短梗;杂性异株,花黄绿色;雄蕊花瓣椭圆形,雄蕊8;两性花的雄蕊较小;荚果长25-30厘米,宽2-3.5厘米,扭曲,并有泡状隆起,种子靠近中部;种子卵状椭形,稍扁,栗褐色;花、果期6-11月。

皂荚

皂荚.jpg皂荚,又名皂角、乌犀、悬刀、大皂荚、长皂荚、鸡栖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或不育果实。前者称皂荚,后者称猪牙皂。《名医别录》云:“皂荚,生雍州川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荚,阴干”。《唐本草》云:“皂荚,有三种,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亦不去。其尺二寸者,粗大长虚无润也。若长六、七寸,圆厚节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浓,大好也”。其根皮、叶、棘刺亦入药。秋季果实成熟变黑时采摘,晒干。以肥厚、色紫褐者为佳。猪牙皂以个小、饱满、色紫黑、有光泽、肉多而粘、断面淡绿色者为佳。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现代研究:荚果含三萜皂苷:皂荚苷、皂荚苷元、皂荚皂苷;尚含蜡酸、二十九烷、正二十七烷、豆甾醇、谷甾醇、鞣质等。药理证实遇油类物质可借皂苷薄膜而形成乳剂,能改变细胞表面的通透性,而成为一般原浆毒;对胆甾醇有特别亲和力,有很强的溶血作用,胆甾醇可对抗其溶血作用;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产生祛痰作用;并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美国皂角中含三刺皂荚碱有罂粟碱样作用,可治疗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

注意:服用量大轻则刺激胃肠粘膜,产生呕吐、腹泻,重则产生全身毒性,血细胞溶解;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先痉挛,后麻痹,呼吸中枢麻痹即导致死亡。

皂荚出自《神农本草经》。《本经逢原》云:“按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优”。《本草图经》云:“疏风气”。性味辛、咸,温,有毒。功能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用法内服(去皮、子),用量1-3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或煎水洗,或调敷、熬膏涂,烧烟熏。注意孕妇忌服。

皂角仁又称皂角米、雪莲子,为皂荚子的加工品,有养心通脉、清肝明目、消积开胃等功效。放水加热膨胀,胶质半透明,香糯润口,是调和人体脏腑功能的纯天然绿色滋补食品。

     简易治法

1,口眼歪斜:大皂荚30克,以3年陈醋调和,左歪涂右,右歪涂左,干更涂之。

2.头风头痛:长皂荚15克,用蜜水拌微炒,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吹入鼻内取嚏;再用3克,以当归、川芎各3克,煎汤调服。

3.痰喘咳嗽:长皂荚、生姜各6克,制半夏、炙杏仁10克,水煎服。

4.肠风泻血:皂荚(去黑皮,涂酥炙)15克,白羊肉300克,炖熟分2次食用。

5.蛔虫性肠梗阻:皂角9克,研极细末,和蜂蜜混合,加开水适量,于1-2小时频服完。配合止痛西药、针刺等;服药后以手轻柔腹部,于8-12小时后再以10-20%氯化钠500-800毫升灌肠。治疗中禁食,直至梗阻缓解时给予驱蛔剂。

6.耵聍栓塞:皂荚30克,掰成小段,加水4000毫升,文火煎取2000毫升,过滤加防腐剂,每次2-3滴滴耳。有软化溶解耵聍作用。 

皂刺

皂刺.jpg皂刺,又名天丁、皂角刺、皂角针、皂荚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古代医籍论述较多,《医学入门》云:“皂刺,凡痈疽未破者,能开窍;已破者能引药达疮所,乃诸恶疮癣及疠风要药也”。《本草纲目》云:“皂荚刺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本草汇言》云:“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翌年3月间为宜,晒干。以片薄、纯净、无核梗、色棕紫、切片中间棕红色、糠心者为佳。炮制润透后切片,晒干。

现代研究: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为黄颜木素、非瑟素,并含有无色花青素。药理实验表明对浊鼠肉瘤-180有抑制活性的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

皂角刺出自《本草图经》:“米醋熬嫩刺针作浓煎,以敷疮癣”。《本草衍义补遗》云:“治痈疽已溃,能引至溃处”。《本草纲目》云:“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本草崇原》云:“去风化痰,败毒攻毒。定小儿惊风发搐,攻痘疮起发,化毒成浆”。《四川中药志》云:“治风热疮疹,并能通乳”。《药材学》云:“治扁桃体炎”。 性味辛,温。功能消毒透脓,搜风杀虫。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用法内服煎汤,用量3-9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醋煎涂,或研末撒,或调敷。注意痈疽已溃者及孕妇忌服。

简易治法

1.扁桃体炎:皂角刺9克,水煎早晚2次分服。大都在服药次日,体温及白细胞下降至正常,自觉症状减轻。

2.妇人乳痈:皂角刺(烧存性)30克,蚌粉3克,研末,每服3克,温酒下。

3.胎衣不下:皂角刺15克,烧为末,每服3克,温酒调下。

4.痈疽肿痛:皂荚刺、金银花各15克,乳香、没药、甘草各6克,加水酒煎服。

5.痔漏痒痛:皂荚刺(烧令烟尽)、炙樗皮、防风、槐米各30克,研末用酽醋熬膏,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服20丸。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_84234622

联系地址

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联系电话:029_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