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 携手未来
文/张明科
在漫漫医途中,幸与同频者相遇,实乃幸事,祈愿共同携手,以频共振。
中医药,这一古老而璀璨的民族瑰宝,承载着千年来先哲们的智慧。如今,在吾等之手,相信将迎来新的机遇与历史挑战。
忆往昔,中医药如同一盏永不灭的明灯,默默的护佑着华夏民族繁衍与健康。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大医精诚”到《本草纲目》等每部经典巨著,如灿耀的星辰镶嵌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之中。从古朴的“整体观念”到临证“辩证论治”;从精准“因人而异”到神秘的“子午流注”;从玄机“灵龟八法”到“导引推拿”;从“外台秘要”到古贤祝由术法等,无一不彰显出祖国医学“内求识外”的伟大智慧与博大精深。
然,时光流转,世界日新月异,中医药也面临着新时代的考验。西方医学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认知观发生了改变,有人片面认为中医药是“慢郎中”、“模糊概念”等,似乎被穿上“不科学”的衣冠,遗忘在现代发展的角落。但,吾辈深知中医药之内涵与价值,非一朝一夕所能替代或磨灭。相反,它更像一颗历经千年风雨的古松,面似沧桑,内却温含着无尽的生命力。
传承,非简单的沿袭旧法,更需深入古贤雅哲们中医药文献之中,吸其精髓,取其营养。挖掘经典理论、古典名方、传统技法等再践行于自心。谦学古贤对药材性味、归经、功效、时辰运用,须了如指掌,对每个病症在“天人合一”思维中精准辩证,诊治施治。只有如此博古论今,我们才能在传承中不断积淀智慧,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临证中更应缜密思考后再践行创新,才可找到中医药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积极探索“三因治宜”中医特色新方法,用现代生物与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探索研究,发掘其潜在价值。借数字化技术建立中医药数据库,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理论依据。
今寄语同仁不断尝试探索、临床实践,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成功中不断前行。在传承创新中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中医药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福泽,每一味药材均具有其独特的灵性,我们应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之规律,以谦卑的姿态去看待中医药这一伟大的事业。才可与中医药和谐共生,共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此,愿与同道携手共进,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我们以古人之智慧为基石,以现代之科技为羽翼,让古老的中医药瑰宝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同仁福泽深厚,医术精进,成铸非凡。愿,在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的画卷上,留下开拓者鞠躬尽瘁,研究者兢兢业业,临床者“大医精诚”之大德。
愿,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传承和谐文化,夯实文化底蕴,弘扬中医特色。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向具有中医特色的国家标志性中医人迈进。实现医者仁心,做到大医精诚之跬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