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岐黄论坛 > 中医文化 > 孟彦荣、孟蕊荣、孟国栋:汉唐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中医药现代化

孟彦荣、孟蕊荣、孟国栋:汉唐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中医药现代化

来源: 2022-10-28


 

一、汉唐中医药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意义

汉代统一后,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得以完成;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在《内经》的基础上确立了辨证施治的法则;西汉的淳于意始纂“诊籍”,为现存最早的病案;王叔和纂《脉经》,为中医脉诊的最早专著;皇甫谧纂《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为针灸学的最早经典;华佗运用“麻沸散”开腹,比 19 世纪拿破仑战场运用日本医生华岗青洲麻醉法早 1600 余年。医史方面 , 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载述名医事迹,对医学史研究多有借鉴。张骞出使西域,佛教以及西亚的特有物种﹑朝鲜药物、日本的留学生进入中国,中医的对外交流也日益广泛而深入。

至隋唐时期,杨上善、王冰编纂注释、完善《内经》,承上启下,完整传世;各科临床得以全面发展,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著《外台秘要》,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元丹贡布著《医方四续》,昝殷著《经效产宝》,都成为集大成的传世之作;苏敬的《新修本草》、孟诜的《食疗本草》、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标志着药物学的长足发展;刘宋王朝设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开创了国家医学的先例,唐武德七年设太医署,为世界上最早的医学高等院校。

在对外交流方面,医药书籍东传朝鲜、日本、越南,丁香、苏方木、番木鳖、胡椒等传入中国,扩大了中药的种类。

汉唐时期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阶段,总结历史经验,继承传统遗产,是中国医药学术发展创新的关键。陕西是科技大省、人才大省,又是汉唐历史的故地,更应在发扬祖国医药文化,继承民族医药遗产方面做出表率。

 

二、中华中医药现代化的形势和任务

1. 百年困惑和干扰  中医药面临全方位的滞后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先贤们在与疾病抗争中的过程中创造的,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和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解放前的一百年中,中医药陷入被西方近代科学的冲击和力争生存的艰难局面。在国际上,日本明治维新后 , 原占 79% 份额的中医被消灭。在国内,晚清以后国医尽伤。民国时余云岫提出“废止中医案”,致使解放初中医已奄奄一息。建国以后 , 还有人认为“中医能治病,也不能算科学”,“必须用西医改造中医”。这些思想在中医药界内部也有反映,北京中医药大学 96 年届毕业生在人才市场自我评价时,92.9% 学生认为跟西医院校学生相比,自己不具备优势,98.8% 学生认为自己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较弱或一般。在调查中发现,他们中 81.8% 的学生是第一志愿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几年学习之后,绝大多数却对当初选择表示了怀疑。

1998 年关于中医医院临床疗效的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表明:首先,中药材质量下降并失控,20 世纪 50 年代 , 绝大多数中药材均属直接采集收购的野生天然药材,至 1984 年人工种植养殖的中草药已达总量的50%,1998 达 70%;其次,中医饮片使用率下降,1957 年至 1980 年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之比为 63 比 37,1995 年为 35 比 65;再次,中医医院“西化”倾向日趋严重,按照辨证论治原则使用中药的机会和领域明显减少,中药西制,针丸大量运用;再次,中医临床医生辨证论治水平下降,注重西医诊断而使用中药治疗的情况大量存在。另据近 10 年来各方资料表明,随着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在局部地区和某些方面有改进,但总体变化不大。以上情况说明,中医学术的水平在下降,应用领域在缩小,面临着被“西化”的危险。

另一方面,“中西医结合”概念不清,也影响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总目标是正确的,但五十年来,教训多于经验,原因是中医整体层次的形上学和西医细胞层次的形下学的差别,加上中医系统综合研究法和西医还原分析研究法不同,中医和西医的理论、方法的不可通约性 , 使中西医结合在简单的表面整合中产生许多误区。用置换研究方法来发展中医,用西医管理方法来要求中医,致使具体管理和总原则、总战略相互脱节,影响

正常运作,也是影响中医药发展的外部原因。

2. 时代呼唤,中医药急需复兴和现代化   20 世纪 80 年代 ,“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被写入《宪法》。1985 年 , 中央书记处做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中医不能丢”的指示。1991 年 , 国家把“中西医并重”作为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一。这表明中医走出困惑,步人复兴和发展轨道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 , 关键在于中医药界自身。中医药界如能排除干扰,发奋图强,完全有可能在 21 世纪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独具优势的知识产业之一。

在国际上,20 世纪 70 年代 , 单独靠西医承担防病治病的西方传来了“回归自然”重视传统医药的呼唤。美国出现针灸热 , 并被纳入保险医疗范圈 , 其后出现中医热,美国的中医院校至 2000 年已有 40 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已经承认中医的专业地位,德国的中医医院病人很多 , 疗效得到了公民认可。到 2005 年 , 中医药已走进 162 个国家和地区。可以预测,21 世纪的中医药将和西医药在世界各国并存 , 可望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医学,中医学术的复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时代已跨入 21 世纪,中医药的现代化对它的参与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文化科学多元共荣和谐发展的社会意识,真正自重,理直气壮,奋发向上,二要从理论上即所有医籍文字中把颠倒的文化理念、科学观点和搞乱了的所有中医药学术概念﹑理论观点加以匡正,真正自立,三要在实践中把中医药的特色落实到方方面面 , 使新时期中医药文化充分体现出来,真正自强。历史任务的完成 , 需要 -- 大批有胆有识、立志振兴中医的中坚扛起大旗,带领整个中医药队伍冲锋陷阵,时代呼唤名医,中医渴盼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发扬汉唐医风 , 为中华中医药现代化努力工作

万里之路 , 起于足下。联系我们所在的兴平实际 , 更使人感到任重而道远。兴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 , 东有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 , 东北史圣司马迁住过的史村,西有杨玉环墓及黄山宫 , 东西城塬下有《千金翼方》中记载的药市村。据 2005 年卫生部门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国家集体医院 28 所,私人城乡医疗单位 528 所,各类卫生人员 1400 余名,中西卫生技术人员近千人,CT、B 超等先进医疗器械多有配备 , 常见及疑难病、肝胆胸外科都能救治,医疗条件在省内属中等水平。中医药情况统计显示,国家集体 28 所大医院中设有中医科的仅占三分之一,私人办 528 所医疗站使用中草药的不到百分之十,东西城区共有药店27 家,售中草药者仅 8 家。全市仅有一所中医医院,全院职工 72 人,

医师以上人员共 51 人,而中医仅 10 人,其中直接从事临床的只有一半多。兴平宣传最多的不孕症、乙肝、乳腺增生、脱发、慢性胃炎等,大部分是纯中药成药套药包治,疗程计价,轻视辨证施治。中国中医药研究院 2005 年上半年开始在兴平市中医医院设立临床肝病试点基地 , 陕西中医药研究院发起的关于孙思邈、岐伯和中医世家研究有较好反响 , 陕西中医学院在城区两处设立教授常年坐诊点 , 在中医药界和群众中反映较好。我们作为中医工作者 , 要宣传祖国医药文化 , 突出中医学术特色。具体措施如下:

1、学习春秋秦汉唐之际的文史哲基础理论,打好坚实的中国文史哲基础;2、钻研中医药四大经典 , 培实基础理论修养之本;3、钻研中医药各家临床著作,重点选学妇科、胃肠病、疑难病,突出特色医疗;4、以运用中药饮片为主体,旁及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熏洗诸法,并采用现代医疗技术和器械,以提高疗效为目标。构架中医药特色医疗知识之层次。此外,我们孟家还要注重深化总结四代家传的妇科及胃肠病经验,要充分利用“师承式”教育之特长,珍惜父辈健康在世时的时机,抢救挖掘整理祖传各种经验;充分发挥妇科、胃肠病的诊疗专长,突出中医特色,创“老字号”品牌;充分突出“经验之处,提高中医形上学的水平,努力成为合格的“辩证论治之医”。在此基础上,要高标准地提出努力方向,从易理、新三论等理论上提高对中医药理论系统的升华,力争成为“阴阳会通之医”。按照中医现代化的形势和任务,还必须从中医科学和软科学方面加强研究,发挥网络专长,积累各方资料,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复兴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大家应以汉唐名医为榜样,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传承,为中华中医药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_84234622

联系地址

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梨园路36号园湖曲小区1幢10104室    联系电话:029_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