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说这个关于疾病,就是说,我们以往强调中医辨证论治多优秀,我们沾沾自喜,津津乐道,事实上优秀倒是优秀,而当我们过多的夸大了辨证论治的时候,是以丢掉了辨病论治这一长处为代价的。
1、肺癌可从肺痿论
比如说癌症,简单的辨证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辨病条件下的辨证,在这一方面,我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说我最得意的研究:主要题目就是肺癌和肺痿的关系,肺痿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在张仲景整个的辨证论治体系中,以至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中,它都是数一数二的。
因为肺痿病名,病因,病机,鉴别诊断,预后判断,更主要的是它有9个代表方剂,光张仲景就6个代表方剂,那么张仲景在治疗肺痿的六个方剂中射干麻黄汤,麦门冬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早已深入人心,也可以说肺痿是中医辨病论治的典型。但是自从清代以来,我们基本上不知道肺痿是什么病的,用的就少了,尤其是我们现在这几十年用的中医内科教材,中医内科教材讲的几十种病,内科病,基本上都有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病,只有肺痿不提了,因为不知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病。
如果说我对中医肿瘤领域有贡献的话,那么首先就是我提出了肺癌可从肺痿论治。因为这样一来呢,我们对肺癌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就和古代时接轨了,就和我们最拿手的经方相联系起来了,而且特别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张仲景对肺痿的命名就非常符合现代的观点:所谓的肺不张就是肺痿,他对于肺萎的病因也有超凡脱俗的见解,我们现在说污染,污染是一方面,但是张仲景在汉代的时候把肺痿研究的这么深透,说明在汉代肺痿就是常见病,为什么肺痿是常见病呢?因为肺为矫脏,它直接与外界相通的,最容易受伤的,所以张仲景经验丰富,他提出的肺痿什么原因引起的?汗多,就是这个原因,容易出汗,容易小便多,更天才的是他认为是从消渴而来,也就是说他认为糖尿病是产生肺癌的一个原因,非常符合现代医学最新的观点。
所以张仲景的这个风采是我们非常敬仰的,我们在此辨证下用的麦门冬汤,射干麻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肺癌反而得到了更加好的效果,说明我们这个观点是对的。问题是我提出这个观点十几年没有见任何人有异议,更主要的是因为张仲景的厚朴麻黄汤,泽漆汤,只有两个治疗肺癌的非常好的方剂,大家基本上不理解了,为什么呢,因为张仲景他在肺痿的前提下讲的,讲的很简单,说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这样的话就导致良方无用武之地啊,因为我解开了肺癌和肺痿的关系,所以这两个方子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同时,在现代的《金匮要略》书上,宋代已经补充了炙甘草汤作为治疗肺痿的一个附方,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炙甘草汤。我们背歌诀的时候整天背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但是呢,我们背到肺痿了,有几个晓得肺痿是啥啊?这么有用的方剂说治疗肺痿,我们怎么没有用到呢?当我们把辨证这个条件明确以后,当我们知道肺痿就是肺癌的时候,当我们碰到肺癌晚期,心律不齐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在这个时候,炙甘草汤就是治疗肺痿的。那么在辨病的时候,我还提出了这个大肠癌的在中医是什么病,我认为大肠癌就是肠痈,大家说肠痈不就是阑尾炎吗,不是大黄牡丹汤治疗阑尾炎吗,你怎么说肠痈就是大肠癌呢?谁说是阑尾炎,你可以用大黄牡丹汤治疗阑尾炎,但是你怎么能证明阑尾炎就是肠痈呢?这个我用很长的篇幅在国外群讲,解决了大肠癌和肠痈的辨病论治,今天就不做重点讲了。
还有一个比如说黑疸,黑疸我们学中医的人都知道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那么黑疸是什么病啊?基本上大家也是说不准的,其实它就是肝胆肿瘤晚期的一个特别症像,胆汁瘀结,血瘀痰凝,脾肾两虚,气血两虚,肾色外露的一种复杂的表现。这样我们就在辨病论治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是治脾肾两虚证。
在这个方剂上,药物上,因为我是学伤寒出身的,或者说我就是用经方出身的,在我早年1992年左右出了一本书《经方各科临床新用与探索》,在这本书中我还很少提到肿瘤,但是因为我对经方的熟悉,所以到了我在肿瘤临床治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发现经方就是打开肿瘤难题的一把钥匙,所以这么多年我在经方治肿瘤上运用的比较顺手。
我现在正在写的书叫做《抗癌方剂非常道》,其中就是以经方为主,时方作为补充,所谓时方作为补充这实际上存在一个经方和时方的关系问题,我们说经方的光辉,经方是光芒万丈,照耀古今,但我们并不认为就是只有经方能解决问题,历史总是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的,就在宋代讲《金匮要略》的时候,宋代的医家们就已经把以前时期的经方补充进去了,刚提到的炙甘草汤治疗肺痿就是例子,那么治疗肺痿的千金苇茎汤就是这个时候收到《金匮要略》的。
这个人参蛤蚧散也是后代医家的补充,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许多方剂足以和经方相媲美,或者是足以羽翼经方的不足,比如说在《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中就用了《千金方》的三物黄芩汤,那么它当时是治疗妇女产后病的,而我把它作为治疗大肠癌的一个效方,这就是说我们扩大了经方的适用范围,我用这个说明我们在理法方药上,在方剂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有效地提高了肿瘤治疗效果。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