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 由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大枣十枚而成。具攻逐水饮,泻肺涤瘀之功。适宜于水饮结于胁下等停饮之实证。
【案例】
1.肝硬化腹水
弋某,男,56岁。
病史:长期嗜酒病史。3年前确诊为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间断服用中药,定期静脉补充白蛋白治疗,病情尚平稳。10日前患者大量饮酒后自觉腹胀,进食后腹胀腹痛欲裂,小便减少,大便少而费力。随后全身高度水肿,水肿处皮肤光亮。
检查:某三甲医院B超检查报告:肝硬化并大量腹水;阴囊弥漫性皮下水肿。
初诊:舌质暗红,舌体胖大,脉沉弦。急予十枣汤利水救急。
方药:芫花10克 大戟10克 甘遂10克(研末)
大枣10枚
煎汁送服,每次2克,1日2次。服用3天,腹胀减,能稍稍进食,小便增加,体重减轻约3公斤。进一步再图它治。
2.悬饮案
陈某,女,未婚。
病史:咳嗽月余。
初诊:身微寒,不欲食,右胁疼痛,咳唾则牵引更剧,舌苔白,脉弦濡而缓,时咳白痰甚多。
《金匮》谓“脉弱为饮”,所谓“饮,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据此推之,则本证为悬饮,当用十枣汤,似无可疑者。不过病者体弱,胃纳不畅,要固其脾胃,不可专以十枣汤攻逐为能事,遂以十枣汤合六君子去甘草。
方药:芫花1.5克 大戟1.5克 甘遂0.6克
研末,药水下。
疗效:服2帖,诸恙蠲除,胃纳渐开,遂愈。
3.悬饮胃痛案
林某 男,53岁。
病史:37岁时曾患胃痛,痛则呕吐清涎多次而痛稍止。在胃未痛之先,必呕吐清水数日,斯时若不戒以食,胃痛必作,痛时必服多剂附桂理中丸,嚼服多量肉桂,其痛乃止。有时呕吐清水涎之后,觉喉中干燥,以砂糖或白蜜置口中咽之,稍觉舒适,十年如一日,屡愈屡发,不能根治,其痛复发。
初诊:脉弦滑,舌苔亦黄白粘腻。余断此证即《金匮》所谓悬饮内痛,十枣汤证也,因处以十枣汤攻饮(药同上案)。六君子汤去甘草以培其脾胃,临卧服。服药后1小时,口中清涎汩汩而来,源源不断,喉中苦燥发辣,烦躁不安,以白蜜置床头,若喉中苦辣,即服白蜜,至午夜,即熟睡无恙矣。但本人欲再服1剂,因瞑眩作用太甚,嘱不再服。随访未再复发。
4.渗出性胸膜炎案
李某,男,21岁,
病史:半年前因患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经某医院诊断为渗出性胸膜炎,住院30天,抽液800毫升,好转出院。近1月来咳嗽加剧,胸部胀痛,不能平卧,更难向左侧卧。体征:体温38.7℃,胸部两侧对称,右侧第三肋以下显著膨大,肋间展平,微呈隆起,叩之变浊,听诊肺泡呼吸音消失。化验白血球12400,中性80%,血沉25毫米/小时。
诊断:渗出性胸膜炎。建议住院抽液,患者坚持要求中医诊治。
初诊:面色苍暗,咳引肋痛,局部隆起,倚息难以平卧,脉沉弦有力,舌质暗苔滑。此饮停肋下,上凌犯肺,遵守仲景法,先逐其饮。
方药:甘遂0.45克 大戟0.45克 海藻0.45克 大枣10枚
前3味共研成细末,大枣煎汤,适量服药末。
复诊:服药3小时即感腹痛,腹泻3次,泻出为稀水。呼吸稍平,已能睡眠,咳减少,佳兆也。脉转微弱,当以温药和之。
方药:桂枝9克 于术24克 云苓9克 甘草6克 葶苈子3克
三诊:前药服2剂,咳平喘减,神爽思食,肋不隆起,续调理10日,已能工作,随访1年未发。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