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草园地 > 中药研究 > 洪文旭:妇科良药——泽兰

洪文旭:妇科良药——泽兰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1-08-06

泽兰.png                         

泽兰,又名虎兰、水香、地笋、小泽兰、蛇王草、地瓜儿苗。为唇形科植物地笋及毛叶地笋的地上部分。生于海拔2100米以下的沼泽地、山野低洼地、水边等潮湿处。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吴普本草》云:“泽兰,生下地水旁。叶如兰,二月生,香,赤节,四叶相植支节间。三月采”。《雷公炮炙论》云:“凡使泽兰须要别识雄雌,其形不同。大泽兰形叶皆圆,根青黄;小泽兰,叶上斑,根头尖”。《本草经集注》云:“泽兰,今处处有,多生下湿地。叶微香,可煎油,或生泽傍,故名泽兰,亦名都梁香,可作浴汤,人家多种之,而叶小异。今山中又有一种甚相似,茎方叶小强,不甚香”。除上述品种外,少数地区尚以下列同属植物入药,如山东用毛叶地瓜儿苗和台湾地瓜儿苗;吉林用小花地瓜儿苗、狭叶地瓜儿苗和朝鲜地瓜儿苗;新疆用欧地瓜儿苗;在长江以南尚有以菊科泽兰属植物如华泽兰、山兰、兰草的全草作泽兰使用。

泽兰为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7米。具多节的圆柱状地下横走根茎,其节上有鳞片和须根。茎直立,不分枝,四棱形,节上多呈紫红色,无毛或在节上有毛丛。叶交互对生,具极短柄或无柄;茎下部叶多脱落,上部叶椭圆形,狭长圆形或呈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枯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锐锯齿,表面暗绿色,无毛,略有光泽,下面具凹陷的腺点,无毛工脉上疏生白以柔毛。轮伞花序多花,腋生;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刺尖,较花萼短或近等长,被柔毛;花萼钟形,两面无毛,4-6裂,裂片狭三角形,先端芒刺状;花冠钟形白色,外面无毛,有黄色发亮的腺点,上、下唇近等长,上唇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近圆形,2侧裂片稍短小;前对能育雄蕊2,超出于花冠,药室略叉开,后对雄蕊退化,仅花丝残存或有时全部消失,有时4枚雄蕊全部退化,仅有花丝、花药的残良;子房长圆形,4深裂,着生于花盘上,花柱伸出于花冠外,无毛,柱头2裂不均等,扁平。小坚果扁平,倒卵状三棱形,暗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毛叶地笋不同处在于:茎棱上被白色向上小硬毛,节上密集硬毛;叶披针形,暗绿色,两商渐尖,上面密被细刚毛状硬毛,下面主要在肋及脉上被刚毛状硬毛,边缘具锐齿,并有缘毛。夏秋季茎叶生长茂盛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切段,晒干。以叶多、色绿、不破碎、茎短、质嫩者为佳。

现代研究:地笋全草含挥发油、葡萄糖苷、鞣质和树脂,还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皂苷、葡萄糖、半乳糖、泽兰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果糖;果实含葡萄糖、半乳糖、泽兰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毛叶地笋含挥发油和鞣质。药理证实有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血液凝固、强心作用。

泽兰出自《神农本草经》:“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雷公炮炙论》云:“能破血,通久积”。《药性论》云:“主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赢,又治通身面目大肿,主妇人血沥腰痛”。《日华子本草》云:“通九窍,利关脉,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产前产后百病,通小肠,长肉生肌,消扑损瘀血,治鼻洪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医林纂要》云:“补肝泻脾,和气血,利筋脉。主治妇人血分,调经去瘀”。《岭南采药录》云:“治蛇伤,散毒疮”。性味苦、辛,微温。功能活血化瘀,行水消肿,解毒消痈。主治妇女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用法内服煎汤,用量6-12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洗。注意无瘀血者慎服,孕妇禁服。

  简易治法

1.经闭腹痛:泽兰9克,马鞭草、益母草各15克,水煎服。

2.下肢水肿:泽兰、积雪草各30克,一点红25克,水煎服。

  3.乳痈初起:泽兰、蒲公英各30克,青皮9克,水煎服。

4.痈疽发背:泽兰全草、紫花地丁各30-60-克,水煎服;另鲜叶30克,捣烂敷贴。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