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润黎:谈疫戾
《上经.尚时》曰:“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信息,瘟疫的流行传播与禽鸟兽类及两栖动物直接相关,更是瘟疫的源头宿主(病原体)。
同时与异常的气候条件变化也分不开。正如北宋名医庞安时《伤寒论总病》论瘟疫,“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悉由气运郁发,有胜有复,迁正退位,或有先后。天地九室相形,故令升之不前,降之不下,则天地不交,万化不安,必偏有宫分,受斯害气,”疫气在适时的环境下繁殖传播,动物的杀戮餐饮,人与动物、与人的接触,空气的游离悬浮而扩散传播。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及北京某海鲜市场都已证明。同时《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刺法论遗篇七十二及本病论遗篇七十三等篇,从客观上讲到了气候的异常变化,会发生瘟疫的流行。
如现代医学从微观上科学的在果子狸、蝙蝠等物种检出了变异新冠肺炎病毒,此病的爆发流行,传染快、死亡率高、难以控制。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雪提出:“凡大疫之年,多有难识之症,医者绝无把握,方药杂投,夭枉不少,要得其总诀,当就三年中司天在泉,推气候之相乖者在何处,再合本年之司天在泉求之,以此用药,虽不中,不远矣。”明代医家在宏观上认识到,瘟疫是天地间另一种疫疠之气。吴有性《瘟疫论》序中就明确里写到,“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即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进一步说明了由空气传播、口鼻而入。
2003年冠状病毒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病毒,不都是如此吗?《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篇》中,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梁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历史上疫疠发生300多次,各自的发病与气候异常变化相关,症状不一,起初难诊断,但从宏观上以五运六气推断气候的异常现象(是病原微生物靠宿主的滋生适宜的环境繁殖,传播流行)更能早先预测,对预防传播和治疗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即使运气相同的年份,发生疫病的可能性也不完全一致,因运气有常有变。《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区域气候的异常变化,疫病的流行,个体体质差异,染病体征各一,起初也难以诊断。
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宏观上以五运六气早期指导、预防隔离,再从微观上科学的检验、分析进行确诊,中西医结合失误较小。总观2003年冠状病毒,2020年新冠肺炎以及以前发生天花,鼠疫,乙脑,流脑,结核,出血热,禽流感都有一个科学的命名。而中医只能从宏观上说是瘟疫。而远古医家流派,在内经运气学说指导下,及时的对瘟疫进行了隔离,预防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瘟疫和温病,周杨俊说:“一人得之谓之温,一方得之谓之疫”,他认为不传染者是温病,传染者为疫疬,已将温病和疫疬区别开来。
东汉末期,疫疬大流行,曹植再《说疫气》一文中记载:“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在他的《七哀诗》中写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描写了当时疫气流行的悲惨状况。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张仲景《伤寒卒病论》问世,他在序言中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痛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长……。那时由于朝廷不作为,交通不便,流行范围中原一带严重,持续时间长达数十年,而今交通发达,人流量大传播快,相应的范围大而广,各地都有输入性再传播发生,尽管国家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法,把疫病的管理放到重要的日程上,第一时间内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上下一心,控制疫区人员流动。遏制大范围的传播流行,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壮举,同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赞誉。
附抗疫诗一首:岁除天泣四九天,初一降雨似旱年。戾气控绕天地间,至而不至民遭难。厥阴司天少阳泉,已亥未退寒湿多。庚子临位已先到,客主加临侮金燥。散寒祛湿藿苓先,苦降辛润杏紫菀。燥湿相济野菊煎,平木扶土运中旋。控制传染相隔离,易感人群服此煎。权宜异常通调变,因人而异小周天。口鼻受邪肺不宣,咽干咳喘疫侵犯。三因制宜诊酌变,驱魔解毒挽狂澜。政通人和齐动员,白衣天使永向前。全民皆兵抗感染,控制疫疬民平安。
而今诊断明确,如何利用中医药发挥优势,自古以来各病症都有它的主药,对主证而立方。西医用疫苗接种消灭了很多传染病,那么中医也不能滞后,我们如何能找出克制冠状病毒的中药,俗语有云:一物降一物,喇嘛降怪物,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相应制约的法则。有时会碰到偶然一得,有时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摸索研究才能完成。如何卤水点豆腐,辣椒炒鸡蛋,生姜解半夏毒,青蒿素治疟疾等。《本草纲目》宗奭曰:“猫食薄荷则醉,物相感尔。”陆农师曰∶“薄荷,猫之酒也。犬,虎之酒也。桑椹,鸠之酒也。 茵草,鱼之酒也。小蓟煎汁加糖解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等等。
几千年来,人们对复杂的事物,一步步的了解,通过取象比类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每一次简单化都是从相对不正确向相对正确的进步,都伴随着认知的提升和疗效的提高。从微观上认知事物的变化、病毒的变异,从宏观上取象比类,是否能发现抗新冠肺炎病毒的中草药呢?头状花冠就能提高中药对新冠病毒的防治疗效,建议取头状花冠的中草药去研究,可以梦想他们应该是新冠病毒的克星,再结合四气五味,选择中药对新冠病毒的靶向研究,拟选新冠肺炎病毒形状的头状花冠,如大葱、菊花、漏芦、旋覆花、款冬花、大小蓟、败酱草等头状花冠而实验。《三国演义》俗语言,既生瑜何生亮,活活气杀小周郎,未生陆逊先摆石阵。病毒随着气候的适应也在变异,自然界一切事物随着自然的规律内在自我调节变异,人不可忽视。
(赵润黎,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中医妇科副主任医师)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