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经验传承 > 张致祥:论治杂症,注重升降调和

张致祥:论治杂症,注重升降调和

来源: 西京中医药研究院2020-10-09

张致祥:论治杂症,注重升降调和

临床亦每每好用《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治疗各种内外科杂症。同时遵从“用经方以宗其源,用时方以广其源”,在工作中,经方与时方并用,很好地解决了经方与时方之间学术见解的矛盾。我认为,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物质的收纳,水谷精微的输布,糟粕的排泄,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活动来完成,从而维持了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气机升降调和在杂症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故而善用时方升降散,升阳中之清阳,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气血冲和,攻邪而安正,水湿邪浊瘀血秽恶杂气流毒尽除。凡属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司,无论外感、内伤,疑难杂症,重危病人,灵活增损运用,临床确收桴鼓之效。

案例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李某,女,78岁,住院号20005885。

病史:“胸闷、头晕,全身乏力3”为主诉住院内四科,诊断: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②双肺感染。入院第2安装心脏起搏器。入院第3患者出现双足背疼痛,双足十趾端及右足跟部分发黑,双足冰冷,食纳差,大便6日未行,

初诊:舌质暗舌苔薄黄腻,脉细弱略数,双趺阳脉未及。

辨证:该病病机当属湿热内阻,阳明燥热,热毒内蕴,患者又年高体虚,气血运行不畅,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血脉失营,复因心君受损,主血脉功能失调,导致络脉失养而成疽。方用升降散急则治其标,以正升降之能,使升降复而气血畅。

: 僵蚕10   蝉衣10     大黄6      没药6克

姜黄12   金银花30   蒲公英15克   地丁15克   

元胡15

    上方服用4剂后,便通足温,疼痛减轻,左趺阳脉可及,右侧仍未及。

继服上方加味:  

方药:僵蚕10   蝉衣10     大黄6      没药6克

姜黄12   金银花30   蒲公英15克   地丁15克   

元胡15   黄芪30     当归10     穿山甲10   

麦芽15   玉片3

连续服用10余剂,调升降,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佐以和胃以善其后随访左足已恢复正常功能,右足手术处理后功能差。

2.肾结石,肾盂积水

刘某,男,38岁。1997年8月3住院号971232。

病史:“右侧腰痛5”,5前钓鱼时突觉右上腹剧烈疼痛。放射至右侧腰部,疼痛难忍,静坐半小时后疼痛缓解当日上述类似症状发作3次,次日患者仍坚持上班,上症又发作,遂在本厂卫生所B超检查示:右肾结石,肾盂积水。患者口服三金片、消炎药后症状未能缓解。

查体:B超检查示:右肾盂带分离,液性暗区厚度1.3cm,呈放射状向肾门汇集,上段输尿管扩张,内径0.7cm,于输尿管膀胱壁内段见0.4cm强光团回声,后有声影。

腰痛、腹痛,少腹拘急,小便色黄而赤,艰涩不畅,大便干结,3日未行。舌质红苔腻微黄,脉弦有力。

辨证:综合分析舌脉、病史,张老指出患者系青年男子,平素喜食辛热肥甘之品,又喜钓鱼,正值盛夏,天之热气下迫,地之湿气上蒸,致内外合邪,湿热浊邪注于下焦,煎熬尿液,而成砂石湿浊内阻,脾胃受困,升降失司,致使气血水运行不畅。方用升降散加味,调节升降,升清降浊,清热利湿通络排石。

方药:僵蚕10克   蝉衣10克       大黄10克     海金沙10   

姜黄12克   穿山甲12     金钱草60   鸡内金15克   

地龙15克   王不留行15   冬葵子30克   八月札30

通草6

上方每剂煎取1000毫升

复诊:服用4剂后腰痛完全消失,小便通畅,自诉小便时茎中似有物排出,因系夜间未能详辨,仍有轻度腹胀,大便质略干。复查B超示:右肾轻度积水,上段输尿管扩张,内径0.4cm,余阴性。张老指出B超检查提示未见阳性结石,但从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情况看,尿路仍有结石梗阻,阻塞程度明显减轻。

    三诊:继服上方8剂后,腹痛、腹胀未再发作,二便通畅,尿量增加,日约12001500毫升左右,复查B超未见异常。给予口服参芪地黄汤7剂,扶正固本,以善其后,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张致祥,主任医师,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首席高级研究员)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技术支持:聚尚网络 进入后台    陕ICP备20001237号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