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 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铅丹、大黄、茯苓而成。(柴胡四两,龙牡、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一两半,大黄二两,半夏二合半,大枣六枚)。具和解少阳,化饮安神之功。适宜于少阳不和,气火郁结,心神被扰而见胸满、烦惊、谵语,小便不利等证。
【案例】1.精神分裂案
谢某,女,30岁,未婚。
病史:患者精神恍惚,喃喃自语,时而失声大笑,遇事多猜疑,不能静坐片刻,不停进进出出,10余分钟洗手1次,夜间难以入睡,大便干结。
初诊:舌质红,舌苔黄而薄腻,脉弦。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方药:柴胡15克 龙牡各30克 黄芩15克 生姜3片
生铁落30克 党参10克 桂枝6克 朱茯苓30克
大黄8克 半夏12克 大枣7枚 生甘草10克
小麦30克 全瓜蒌1枚(大者)
前后服用2月余,患者诸症减,已能干一般家务。
【评按】 邪气内陷,三阳均受邪扰,使太阳不开,阳明失合,少阳枢机不利,三阳俱病,治在少阳。本方以小柴胡汤为主要成分,解少阳表里错杂之邪,去甘草之缓滞,可使邪气速去。加桂枝,茯苓行太阳之气而利小便,加大黄泻阳明之实,加龙骨、牡蛎、铅丹镇肝胆而止烦惊。三阳热邪消散,气血得以流通,错杂之邪内外尽解。铅丹有毒,现临床常用生铁落替之,疗效可靠,可供参考。
【案例】2.怔忡案
沈某 ,女 ,42岁。
病史:因心悸怔忡、胸胁痞满,头昏目眩,病由怒伤过度,遂感头眩目晕,心悸跳动,昏昏欲倒。继而筋惕肉,时有肢体震颤,喉间如梅核梗塞,彻夜不寐,2个月已不能工作。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官能症(窦性心律不齐)。
辨证:昔日产后失血,又因病后忧郁日增,肝气抑郁,诊得脉弦不实,偶有三伍不调①,舌苔薄腻,质淡无华,边有紫纹。综合病情,证属气血不足,肝气不舒,兼有痰浊郁结为患,当按怔忡论治,治以柴胡加龙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方药:柴胡6克 党参12克 茯苓12克 桂枝9克
半夏9克 干姜3克 厚朴3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大枣4枚 甘草6克
疗效:连服5剂,诸恙尽减,为巩固疗效,给归脾汤以善后。
【评按】 据仲景论之适应证为胸满,烦惊,谵语,小便不利,临床运用全机会不多,本方原为表里、寒热、虚实错杂证候而设。
联系电话
029—84234622
联系地址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页面设计版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地址: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未央路附102号大楼14层) 联系电话:029—84234622 邮箱:sxxjzy@126.com
陕西西京中医药研究院网址:www.sxxjzy.com